作者: 李艳粉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4-01-25 08:51
□记者 李艳粉
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,蛋鸡养殖业逐渐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。1月22日,在鄄城县郑营镇罗口村一蛋鸡养殖基地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,不论是喂水、喂料,还是鸡蛋的采集、粪便的处理都实现了自动化,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、降低了劳动力成本,为养殖业带来许多优势。
一直以来,郑营镇结合本镇实际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围绕“以产业带增收”这一主题,力求在产业覆盖、农民增收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实效。
1月22日,在鄄城县郑营镇罗口村一蛋鸡养殖基地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,随着该蛋鸡养殖基地负责人刘女士将运送鸡蛋的传送带开关打开,一枚枚鸡蛋随着传送带运送出来,而刘女士只是站在原地,就轻松地将鸡蛋捡到框里。随着传送过来的鸡蛋越来越多,刘女士有点忙不过来。只见她将传送带的速度调慢后,接着捡鸡蛋。“我只需要把鸡蛋捡到框里就行了,传送带可以随时开关,还能调整运送速度,累了歇歇也不耽误事。”刘女士说,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
采访中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刘女士家的养殖基地采用的是自动化养殖蛋鸡的新模式。目前,她家共饲养了27000只蛋鸡,正常情况下,平均每天可以出100框、重量约3000斤鸡蛋,这些鸡蛋有专门的供销商拉走,根本不愁销路。
说起现在自动化养殖蛋鸡的新模式,刘女士赞不绝口:“自从换了现在的新型养殖模式,不管是喂水、喂料,还是鸡蛋的采集、粪便的处理等都实现了自动化,省了我很多事,还改善了鸡舍的内部环境,减少了鸡舍内的异味,提高了蛋鸡的生活质量。”
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刘女士进入养殖基地,当大门打开时,一栋栋鸡舍映入眼帘,一只只蛋鸡正悠闲地吃着食物,这里并没有刺鼻的气味。据了解,传统的蛋鸡养殖模式十分累人,不仅需要喂水、喂食,还要清理粪便,人工成本很高。
刘女士为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传统模式下,养殖一万只蛋鸡至少需要两个人忙活,光弯腰捡鸡蛋就十分累人。按照原来的算法,我家现在养了27000只蛋鸡,需要6个人忙活,现在养殖实现自动化,我自己基本就够了,打开传送带的开关,鸡蛋就顺着传送带运送过来了。”
传统养鸡模式下,对于养殖者来说,清理粪便是最脏、最累的活,而现在清理粪便实现了自动化,打开清理粪便的机器开关,不用人工清理,粪便不接触地面,就直接运送到车上了,比原来干净多了。“饲养过程中,我只需要观察一下蛋鸡有没有生病,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就可以了,其他都实现了自动化。”刘女士说,她只是蛋鸡养殖实现自动化的受益者之一,村里还有好几家养殖户都实现了蛋鸡养殖自动化。
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蛋鸡养殖实现自动化,可以自动调节鸡舍的温度、湿度和通风参数,保持适宜的生产环境,可以自动清鸡舍,减少鸡舍内的异味和污染,提高蛋鸡的生活质量,提高了养殖效率,降低了劳动力成本,改善了生产环境,为养殖业带来了许多优势。
肉兔养殖促增收
除了蛋鸡自动化养殖外,郑营镇结合该镇实际情况,创造有利条件,鼓励村民引进更多适合村庄发展的项目,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,前董湖村肉兔养殖合作社算得上新进的项目之一。
1月22日,在前董湖村肉兔养殖合作社,一只只可爱的小白兔在兔笼里吃着食物,几只小兔子聚在一起打闹嬉戏,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刚刚投喂完食物,接着清理兔舍的卫生。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这是前董湖村三个年轻人在经营人发生意之余,引进的新项目,肉兔养殖作为一项副业收益还不错。
据前董湖村党支部书记李中伟介绍:“养殖肉兔很简单,合作社手把手教给养殖、人工配种和防疫等技术,只要兔子不生病,喂养很简单,早晚各喂一次,其他时间不用管。”
前董湖村肉兔养殖合作社目前有2000只肉兔,每个月都有出栏的兔子和新出生的小兔子。这些肉兔主要用来食用,养到可以出栏时,合作社就派人收购。“我们只管养殖,不用管销路。”李中伟说,肉兔的繁殖能力很强,每只种兔一年繁殖8次,每次每只兔子可以留下8只小兔子,这样算下来,一年一只母兔可以繁殖64只兔子,销售价格为每斤6.5元以上。
据介绍,前董湖村肉兔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7月,全年共计可产出约20000只,预计养殖70天后出栏。每只兔子价格50元左右、纯利润10元左右,年利润近20万元。该合作社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通过以点带面,发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近年来,郑营镇以“发展产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”为重点,在发挥传统人发产业基础强的优势上,不断挖掘“土特产”,开发扶持新兴产业,紧紧围绕“一个新兴产业、一个富民产业、两个特色产业”的产业格局,以乡镇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契机,实现产业培育、环境治理和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发展。